NEWS · 新闻资讯

生态KK体育文明建设与生态产业

发布时间:2023-05-03 人浏览

  KK体育从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看,可以根据生产方式来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也可以从产业的视角将文明社会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生产方式、产业和文明形态往往呈现一种相互联系、递进的关系。如果说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可否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从思维方式的变革、中心技术的变化及分工三个维度来理解“生态”和“生态产业”,可见,目前人类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生态产业,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将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从而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升。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文明形态演进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源生产。”

  怎么生产即是一种生产方式。因此,可以根据生产方式来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同时,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看,我们也可以从产业的视角将文明社会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如可将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称之为农业文明,将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称之为工业文明。问题在于可否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如何理解生态产业?生产方式、产业和文明形态是什么关系?等等。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在实践中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翠华(1956-),女,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从狭义上理解的生产方式仅仅指怎样进行生产的方式,不包括产前和产后,广义的生产方式指生产的具体的要由有几天,具体要由产中、产前和产后分别涉及的一些生产方式来表示。产业的基本内涵是“同类企业或产品的总和”是一种处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集合概念,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服务业和各种非物质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国民经济单位”专指物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0BKS039)的阶段性成果。

  产品生产部门,而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及其可替代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在同一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凡从事生产的部门,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精神等无形产品的生产均可称为产业KK体育。马克思说“生产总是一个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生产是总体”。也就是说,产业是一个个特殊的生产部门。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不同的产业部门可以有共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工业和农业属于不同的产业,但可以采用相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同一个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农业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可以采用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可见,生产方式与产业具有交叉关系,或者说,生产方式与产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更多的是从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过程来看,后者则主要是从生产的结果即产品来看。从深层上分析,生产方式是产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因此,“判断一个产业体系,不仅要看到作为生产结果的丰富产品,以及其间形成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更要看到在产业发展和产业体系中的深层动力——生产方式的演进和变革。”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同一产业体系中呈现不同的结果。比如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由于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分为原始农业和现代农业。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看,生产方式、产业和文明形态往往呈现一种相互联系、递进的关系。文明形态的转型和进步首先从生产方式的转型和进步开始。采集-狩猎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转型,是由于狩猎和采集文明依赖于对动物的捕杀和对植物的大量采集,导致动物种群的减少、生物链的改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仅靠大自然现成的食物已无法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开始采用种植、养殖等物质生产方式,于是产生了农业这一新兴产业。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影响和改造传统的采集-狩猎生产方式,农业逐渐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产业,并形成与农业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以及上层建筑,农业文明应运而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对土地的开垦,这种生产方式是以植被破坏、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为代价的。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仅依靠农业生产农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工业的产生在农业之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工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新兴产业——工业,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改造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将工业化生产方式推广运用于农业,使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与工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上层建筑,改变了农业社会形成的小农意识、专制政治,形成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效率意识、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工业文明应运而生。工业生产方式依赖对矿藏的开发,是以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物种锐减为代价的。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由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导致掠夺矿产资源的战争。当工业化生产方式对生态自然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根基时,改变非生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传统工业,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总之,人类文明演进的路径遵循这样一条路径: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产业的变革,新的产业逐渐成为新文明的核心产业,继而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最终由一种文明形态向另一种文明形态转变。问题在于,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形态的演进是否也遵循这一路径,或者说生态文明是以什么产业为其核心产业?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文明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往往因其核心产业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主要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生态就其本身不是一种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态反映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所形成的人类与物质环境关系的状态,因此也就不存在一个与工业、农业相对应的生态产业。可见简单地将生态文明理解为以所谓‘生态产业’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与过往历史中形成的文明演进的路径中蕴涵的逻辑是不一致的。”这里主要涉及对生态、生态产业及其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不同理解。

  生态是一个关系词,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产业与工业、农业这种生产具体物质资料的产业确实有所不同,那么,“生态”能成为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产业吗?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从思维方式变革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进行全方位包括思维方式的变革。其中从实体性思维方式向关系性思维方式的转向是一重要变革。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实体性思维方式,其局限性在于,总是从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视角看问题,而不是从二者相互联系的实践活动中思考问题。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者(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思维,以生活实践作为思维方式的根源,或许能为我们找到理解“生态产业”以及“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关系”等问题新的视角。事物的属性包括性质(实体)和关系。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重视实体,忽略关系,把关系看做外在的。若仅从实体性思维的视角看,“生态”不能成为一种产业,更谈不上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但若从关系思维的视角看问题,生态也可以形成体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产业。以往的产业,包括农业和工业主要体现的是人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将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农业是通过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促进自然作物或动物生长的生产活动,工业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加工、组合使自然物质转化为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一个单方面向自然界获取财富的实践过程。如果仅仅把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的生产看成是物质资料生产,那么,生态确实不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但若认为“生态产品也是生产力”,创造生态产品的生产实践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我们即可以看到,生态也能形成产业。生态产业不仅要在符合生态承受力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而且强调对自然进行生态补偿,强调既向自然索取,又要返还给自然,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双向活动。

  二是从中心技术的变化来分析。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统一体,用生产方式来区分社会的发展阶段,可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进行。从生产关系的视角通常将社会形态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以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可将社会分为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前者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后者属于技术社会形态。以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形态,技术是基本尺度。人们要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同自然进行物质变换。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技术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方式和中介。技术不是单一的,人们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形成了生产技术体系。

  “任何生产技术体系都是以一类生产技术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中心生产技术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中心生产技术为基准,人类的物质生产进程可以分为‘采猎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态产业社会’这样四种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的演替过程,也就是物质文化发展的演替。”我们通常说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就是以中心生产技术建立起来的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中心生产技术依次为:采猎业技术—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其历史演进过程为,中心生产技术形成核心产业,核心产业成为新文明形态的物质基础,从而决定新文明形态的性质。比如,农业技术形成农业这一核心产业,农业作为核心产业形成农业文明。工业的中心技术是工业技术,以工业为核心产业形成工业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形成与其相适应的生态化技术和生态产业作为其物质基础。

  三是从分工的视角来分析。从分工的视角可以把产业分为主要是进行资源开发的产业,如工业、农业和主要是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的产业,如环保产业、生态建设产业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当人与自然的矛盾还不十分尖锐的时候,社会生产范围只限于自然资源开发领域,因此,分工也只能在开发领域内划分。当社会生产已经扩展到保护领域以后,如果再用旧尺度剪裁新事实,难免发生思想混乱。按照新的生产观,环境保护产业的出现已经不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扩大,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它与资源开发产业并立为社会劳动的两大门类,它们的分工,属于更高层次的一般的分工。这是社会分工在现代的新发展。……新的社会分工还包含着开发保护走向统一的因素。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前景,这是自有商品生产以来开天辟地的一次大事变。”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社会分工或社会生产部门已经从如何开发自然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发展到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生态产品两大部门转化。创造生态产品的产业成为一新兴产业,并通过对开发性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实现开发和保护的统一,从而形成生态产业。从以上三个不同维度的分析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生态产业不仅可以成为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产业,而且比农业、工业所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生态环保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两个方面。生态环保产业是狭义的生态产业,指的是利用生态技术对自然进行生态补偿、生态治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即创造生态产品的产业。产业的生态化即广义的生态产业,不仅包括环保产业、生态建设等新兴产业,而且包括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而形成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如果说生态环保产业是直接的生态环境部门,主要任务是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产业生态化则是间接的生态环境部门或者说是准生态产业,主要任务是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出。通过利用生态化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达到在生产过程中消解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产业生态化的“性质和作用与直接生态环境部门相同,但它的生产活动组织形式都是包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内。因此,它成了非生态环境部门与产业的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应从广义上理解生态产业。如果仅停留在狭义上理解生态产业,则无法说明生态产业作为生态文明核心产业的问题。因为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目的是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阳光、空气等生态产品,还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质产品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仍然需要通过农业获得植物、动物等农产品,通过工业获得汽车、电子产品等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品。进一步说,要获得清新的空气等生态产品仅仅靠生态环保产业远远不够,因为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中,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传统产业单方面向自然索取的弊端,促进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向。

  如果说生态产业可以作为与工业、农业相对应的产业,那么生态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生态产业能否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二者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明演进路径中所蕴涵的逻辑?这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生态产业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的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需要是新兴产业生成的动因。人们的物质需要产生生产物质资料的产业,如农业、工业及为工业、农业服务的服务业;精神需要产生非物质的文化等服务性产业。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生态需求日益凸显。如同人们需要农产品、工业品和精神产品一样,生态产品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所谓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等。与农业品、工业品不同的是,这些生态产品本来是大自然的恩惠,无需加入人的劳动即可获得,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些生态产品已遭到人类的破坏。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然资源转换为社会财富,并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丢弃在大自然中,导致在社会财富大量增加的同时,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容量逐步缩小。如今我们正处于物质产品表面丰富、生态产品日益稀缺的状态中。亏损日趋严重的生态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需求,必须通过人们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创造生态产品。比如治理沙漠、净化空气和清洁水源等。这些生态产品按其固有的规律或多或少需要人类劳动的参与,才能再生产出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土壤、大气等污染防治等”;并提出“生态生产也是生产力”等新思想,实质上就是强调要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然而传统的三大产业主要是进行资源性开发,“当原有的产业体系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们就会寻求新的产业体系目标。”生态产业即是人们寻找和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2、生态产业是克服人类实践活动负效应的产业。建设生态文明要克服人类实践尤其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负效应。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文明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改变非生态的生产方式,非生态的产业入手。大自然是一个具有自我循环能力的生态平衡系统,大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需要的食物链,一种生物体产出的废物,正好是另一种生物的生活原料。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平衡系统发生了变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消耗了自然物质,还降低了自然的质量,自然的生态系统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人类要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这个概念来自生态学),就必须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一种人工的生态补偿系统,依靠人工来完成本由自然自我完成的生态补偿功能和自我循环功能。假如人类能像大自然学习,把产业链当作生态链,把一种产业的废料用之于另一种产业的原料,而不是线性的从原料、产品到废物的过程,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可以成为最经济最生态的循环系统。生态环保产业是对自然进行生态补偿、生态建设及处理污染保护环境的产业,其本质是通过人工对自然进行补偿,并仿造大自然的自我循环进行生产活动,使被人类的生产活动打破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得以重新平衡KK体育。与传统“末端治理”的环保产业不同。生态产业不仅要进行末端治理,而且要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不仅要进行环境保护,还要进行生态建设。因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并行发展。生态建设的途径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创建。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污染控制等。通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从生产整个过程进行。

  3、生态产业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产业。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一样,生态文明也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核心产业作为其物质基础。当然,一种新文明形态的核心产业在刚开始时总是弱小的,往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出现。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主导产业,是指那些目前规模较小前景看好,代表着未来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并将强有力的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发展的产业。“国内外有人预测,生态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目前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产业之一,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产值已经占到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的90%以上。”我国环保产业虽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并被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预示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现阶段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大重点领域。”未来还可能将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环保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生态环保产业已获得较大发展,但仅此还远远不够。生态产业还包括产业的生态化。在这方面,目前也有了大的进展。传统的三次产业正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互动,最终将形成生态与产业的一体化和复合化KK体育,从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产业。

  总之,生态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新型产业模式,也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即生态文明时代的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产业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虽然目前生态产业还没有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态化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实施,必然带来产业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生态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将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从而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升。可见,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也符合人类文明演进路径所蕴涵的逻辑。

  本平台仅为生态文明学术交流平台,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希望学术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 KK体育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
下一篇 : KK体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阐释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8-2023 龙珠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