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资讯

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KK体育

发布时间:2023-05-22 人浏览

  KK体育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作为维系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流域,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从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捕,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再到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一系列举措使长江生态环境、野生物种生境得到极大改善。

  出千峡,纳万川,长江为我们带来了灌溉之利、鱼米之裕。增强生态保护合力,更好地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5月6日,立夏。湖北长江宜昌段,一江碧水、两岸葱绿,江豚畅游。“五一”假期出行人潮未歇,前来观赏长江江豚的游人络绎不绝。

  素有“微笑天使”“长江精灵”之称的江豚,不仅在湖北宜昌,在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安徽铜陵等地也成功“吸粉”无数。昔日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频频现身,留住了熙攘的游人,更是长江大保护成效的一张生动答卷。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汇集百川奔流万里。从高原到平地,跨越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长江流域拥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多样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超过400种鱼类,雪豹、大熊猫、中华鲟、麋鹿等众多旗舰物种在此繁衍生息,诞生了全球七种淡水豚中的两种——白鱀(jì)豚、长江江豚。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呈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长江流域的面貌焕然一新。山清水秀、林木葱茏,鸥鹭翔集、麋鹿嬉戏,矿山复绿,珍稀、特有鱼类重回长江,大熊猫、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显著增长。

  这条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长河,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画卷徐徐铺展。

  在一段时期内,受污水乱排、过度捕捞、挖砂采石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的鱼卵和鱼苗大幅减少,长江流域部分珍稀物种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长江鲟野外繁殖停止。2022年7月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长江豚类研究和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曾经忧心忡忡地表示,若不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会下降到不足200头,濒临灭绝。

  不仅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长江重点生态区还面临着河湖、湿地生态退化风险,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突出的情况。

  2016年,习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习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这就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1年《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政策依据。同年,我国首部流域性综合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将长江流域视为一个有边界范围的空间,确立了具有空间特点的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法律制度。同时,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作出明确规定,确立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自然资源部对外宣布,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长江重点生态区等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自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国家生态安全重点地区支持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湖北长江荆江段及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自然资源部组织完成了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完成治理面积1.33万公顷。

  一次次“重拳出击”,一条条“铁腕法则”,为长江大保护划红线、定规矩,江海统筹、水陆共治、标本兼治,经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和修复,如今,长江流域逐渐呈现出鸟飞鱼跃、水清岸绿的景象。

  数据显示,自《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从模拟估算的“无鱼”等级提升了两个等级,流域生态环境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至2022年11月底,长江流域已建立与保护长江江豚相关的自然保护区13处,覆盖了40%长江江豚的分布水域,保护了近80%的种群。

  今年3月21日,长江宜宾江安段,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该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时隔23年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的关键一步。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归故里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数量由不到10头发展到200多头,成为稳定的东洞庭湖亚群。

  “千湖之省”湖北,755个湖泊已全部完成保护规划批复,洪湖等五大湖泊退垸还湖244.97平方公里。

  重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2214公顷废弃矿山修复任务基本完成,“两江四岸”(嘉陵江南北岸、长江南北岸)治理提升工程有序推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如今,长江江豚变多了,化工厂变新了,码头变美了,岸线变绿了,绿色产业变强了……“长江大保护”的坚决行动呵护了母亲河,重塑了长江与人的关系,确保了“一江碧水向东流”。

  自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之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主旋律便响彻长江。7年来,沿江11个省(区、市)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长江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其江心岛——重庆广阳岛,曾因房地产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8月,重庆果断决策,按下开发“停止键”,启动“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设。

  截至今年1月,广阳岛上坝森林片区生态修复面积超过220亩,岛上植物从383种增加到594种。曾经损毁的山体、受污染的湖塘经过修复再次焕发生机。

  重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以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长江经济带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为契机,推动建成了一批广受百姓喜欢的生态名片。“十四五”期间,该局还将持续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也是长江“共抓大保护”的主战场。2018年,“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试点。工程以长江干流为骨架,三峡库区和支流流域为单元,63个项目围绕推进“三水共治”、整治“化工围江”、实施长江岸线整体保护修复、创新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等任务展开。截至2022年11月底,试点项目全部完工,长江干流宜昌段全域森林覆盖率达68.6%,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三峡路径”获全国推广。

  2022年,湖北长江荆江段及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申报成功,成为湖北省第二个“山水工程”。作为牵头部门,湖北省自然资源部门按照项目要求,需要完成岸线保护和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水系连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0类39个重点项目。

  近年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科学编制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全面开展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全域调查,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工程等,推动形成了“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生态修复新机制。

  2019年4月,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此后几年间,各地按照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系统修复废弃露天矿山生态。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三合村,约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分布着6个煤矿。30年的开采,留下了2000多亩矿山废弃地、受污染的水源和满山的地陷。2020年以来,宜宾市加快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面积达271.16公顷。

  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是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还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支持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等工作有机结合。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为按时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组织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引导各地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流转、地质灾害治理等有机结合,护好“一江绿水”。

  贵州省境内的乌江、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也是贵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的主阵地。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组,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纳入省政府职能绩效目标考核内容,按季度安排部署,强力推进。

  各地通过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山体岩石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生态、社会多方效益日益显现。

  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政府金融社会共同发力,全面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022年10月24日,江苏省南京、镇江和安徽马鞍山,两省三市正式施行《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三市跨省域协同立法,共同推动长江江豚全生命周期联动保护。

  在推进“长江大保护”过程中,凝聚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方式多元,共同缔造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重要生态区域修复的中国模式。

  “一个长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项目即是众多致力于长江生态保护的社会力量的缩影。该项目旨在为长江流域较少受到关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种子资金,带动更广泛的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长江保护,重点支持了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医院”,湖南岳阳“东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保护项目”、湖南长沙“中华穿山甲监测保护项目”等。

  此外,在沿江流域,近年来不断涌现很多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大保护”的公益组织、民间组织等,如重点物种保护联盟、候鸟“护飞”行动、“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等。

  正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保护实践,长江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和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的新格局初步构建,促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水清岸美、绿道茵茵、风景如画,一曲壮阔的新时代“长江之歌”正在中华大地上奏响。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通过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31周年,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该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等KK体育,创造性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

  放眼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生物多样性之美——云南野象千里“漫行”引发现象级讨论,“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频亮相,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青藏高原年复一年上演藏羚羊迁徙的壮丽景象……一个个案例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如今,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审案件18.2万件,涉及中华鲟、藏羚羊、红豆杉等中国典型的独有野生物种,穿山甲、噬人鲨等全球珍稀的濒危物种。2022年,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挂牌并向公众开放,拉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

  从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南南合作,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朋友圈”已经涵盖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期待下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时,神州大地呈现更加多元、多样、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 : 吉林生态环境质量状KK体育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
下一篇 :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江苏首次记录到多个新物种KK体育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8-2023 龙珠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