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资讯

KK体育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7-27 人浏览

  KK体育“十二五”以来,我市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以及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决策部署以来,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快速推进、成效显著,绍兴水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十三五”是我市“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关键期,是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水利稳步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攻坚期。近年来,水利发展形势出现了新变化,中央、省委、市委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水思路,绍兴水利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各项决策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立足绍兴江南水乡特点,通过构筑现代化的工程和管理两大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承载、水治理和服务三大能力,实现“洪涝可控”、“用水可保”、“水清岸绿”、“水管标化”和“水文交融”。

  在水利现代化规划评估、前期规划思路和重大改革课题调研基础上,结合《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绍兴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今后五年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十二五”时期,全市以推进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在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和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决策引领下,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热潮,累计投入197亿元,为“十一五”期间投资的2倍多,绍兴市治水经验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文化水利”做法被新华社誉为“绍兴模式”。

KK体育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良好,主要成就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坚持防洪与排涝并重,不断完善基层防汛体系,“一网两江”防洪排涝体系逐步建成。五年来,累计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7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座),洪水调控不断增强;加固干流堤防88.7km、支流堤防35.4km,新建(加固)海塘18km,沿江沿滨海地区防洪御潮能力大幅提升。诸暨浦阳江大侣湖、嵊州城北排涝站等12座排涝站改造工程相继完工并发挥效益,两江流域主要易涝区排涝能力大幅提升;绍虞、虞北平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重点突破,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南片拓浚工程、上虞区新东进闸排涝抢险工程等全面完成,为城市“排涝水”创造有利条件;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小流域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性措施建设。

  以水库为主要水源的城乡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钦寸水库、永宁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浙东引水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上虞段)建设,平水江水库纳入饮用水源地,市区实现汤浦水库、曹娥江、平水江水库三水源供水,新增年供水能力超0.5亿方;54.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条件得到改善;完成柯桥、诸暨、嵊州、新昌4个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五年内整治山塘1029座、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27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7万亩、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87.8万亩、新增固定式喷微灌15.4万亩;更新和改造水电站13座,新增装机2730kw,全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完成柯桥区节水型社会创建;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0年底的81.0m3、50.3m3下降至2015年底的43.73m3、25.92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7。

  坚持人水和谐,加大引水活水、清淤疏浚、水土保持、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力度,地表水环境监测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断面由2011年的21个削减到2015年的3个。完成市区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二期)、柯桥主城区引水活水工程(一、二期)、诸暨浦阳江城区段水环境整治及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建设;以“清三河”为重点的农村水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五年来共整治河道、沟渠3713km,清淤2189万方,城乡水环境显著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完成42个乡镇及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长期稳定在Ⅰ至Ⅱ类水平,合格率为100%。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km。全市各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基本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理体系,共明确河长5120位,管理河道6759条,共计10887km。

  全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和公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基层延伸,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削减26%。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三条红线”指标已确立并分解到县,考核机制基本形成;完成市级、柯桥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试点,八项控制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创新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行集中执法与常态管理有机结合,两江流域采砂、轧(洗)砂场全部关停;积极引导推行完善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和“物业化管理”,物业化管护模式已在诸暨18个乡镇(街道)推行,养护成效显著;中小型水利工程相对集中式项目法人开始实施,已成立6家项目法人单位;电子政务普遍应用,市县两级水利信息网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数据库初步建成,水利工程巡查安全管理平台等水利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应用并取得实效,深化农村三防基层信息化工程建设,完成防汛数据中心、防汛信息和预测预报管理系统整合共享;新建水文站6处、水位站8处、雨量站14处、地下水监测站9处,流量站自动监测率达到50%以上,水文、水(潮)位视屏监测视率达到100%,水文(位)站密度提高至18km2/站,居全省(20km2/站)前列;开展取用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全市年取水量5万方以上取水口全部安装实时监控设备并接入省平台数据库;全年水资源费收缴到位率100%;圆满完成全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并建立了水利普查数据库;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五年共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2人。

  《缵禹之绪重建水城》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5年“民生水利”十大专题节目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水利建设的政策。省、市作出“五水共治”和“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以来,狠抓水利,大干快上,广大群众和全社会衷心拥护并投入治水,绍兴水利改革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贯彻上级治水新思路,履行“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高水平建设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水利需要新作为;二是贯彻“五水共治”和“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水利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支撑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方面要有新成果;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水利公共服务方面要有新保障;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对经济稳增长的投资拉动作用,水利要有新手段;五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共享品质生活,水利要有新举措;六是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要有新突破;七是全面依法治水,标准强水,推进具有绍兴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利要有新局面。

  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绍兴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明显“短板”,水利“重建轻管”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一是防洪排涝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曹娥江流域澄潭江、隐潭溪、下管溪等上游防洪控制性工程不足;两江流域干流堤防达标率85%,主要支流堤防达标率68%,防洪能力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湖、大浸畈滞洪区分洪困难;绍虞、虞北平原因公路、铁路等桥涵阻水严重,实际排涝能力仅达到设计能力的65%;山塘水库尚未全面完成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防汛抢险应急能力亟待提高。

  二是城乡供水保障可靠性有待提高。市区优质用水难以满足今后经济发展的供水需求,现有应急备用水平较低;水资源统一调度尚存在诸多问题;诸暨、嵊州、新昌等山区和水利工程设施少的乡镇应对长历时干旱能力不足。

  三是水生态环境与生态绍兴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市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60%,水库上游各类污染源仍未得到全面遏制,平原区、湖畈区水系连通性下降,河湖池塘淤积比较严重,影响河湖调蓄能力和水质提升;流域治理措施系统性不突出、生态性措施应用不够,河湖滨水区开发没有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四是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仍需加强。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仍不完善,部分灌排设施老化失修,面广量大的小型灌区还存在灌溉保证率不高的问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仅为11.6%,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不大,在挖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以及提高山区抗旱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五是水利依法治水依标管理有待加强。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标准KK体育,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不足,管理机制和手段尚未跟上科技发展,运用非工程性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方面仍需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治水新思路,围绕“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目标,按照“五水共治”和“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更加注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优化水利工程体系,继续深化水利改革,为绍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坚持协调发展,补齐短板。统筹规划山丘区与平原区的水资源调配平衡,加强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建设,全面考虑水的资源、环境、生态、文化等功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约束。始终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加快实现从供给管理向需求管理的根本转变。

  ——坚持系统治理,突出生态。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注重水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系统整治江河湖库水系,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河湖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社会参与,更加注重创新对水利发展的引领作用,全面依标管理,建设智慧水利,着力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效能。

  ——坚持文化引领,特色水利。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提升等过程中,强化对绍兴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积极融入水文化元素,努力提升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与品位。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一先二构三提升”。一先指率先实现具有绍兴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二构指构筑现代化的工程和管理两大体系,三提升指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承载、水治理和服务三大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准确把握“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对绍兴水利防洪减灾提出的新要求,以“一网两江”为重点,重在补短板、成体系,让更多地区共享水安全保障。至2020年,全面解决“一网两江”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城市、重点镇及规模以上农村防洪闭合圈全面封闭,实现一线%,“两江”干流、主要支流堤防达标率达到100%;平原排涝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经鉴定的三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共享品质生活对水资源保障提出的新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约束。至2020年,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20亿方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至33.23m3和21.25m3,建立“一源一备”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园区全面达到旱涝保收标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达到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9以上。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生态水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强化畅流活水工程建设和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区保护,改善水生态系统。至2020年,全面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鉴湖除外);全市水域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率小于9%,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曹娥江、浦阳江两大流域生态带功能有效体现。

  准确把握深化水利改革对水利管理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建管并重,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调发力。至2020年,全面推行绍虞平原水利一体化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节水型社会创建区、县(市)达标率达到70%,大中型水利工程、1000千瓦以上水电站、小型水库的标准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屋顶山塘”等其他重要小型水利工程基本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新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必须同步实现标准化管理;水利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发挥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在现代水利建设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KK体育,做优“文化水利”。至2020年,绍兴水文化走出绍兴、走向全国,努力打造一县一条彰显特色和乡情风貌的美丽河流,江南水乡面貌得到进一步体现;争创鉴湖、钦寸水库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新建一批具有文化品位的精品水利工程,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景区建设管理和水文化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

  注: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是指2020年较2015年的下降幅度;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针对70个市控及以上断面功能区(鉴湖除外),曹娥江、浦阳江和绍虞平原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乡镇(街道)、村庄的重要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基本达到Ⅲ类水;3.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针对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水利工程;4.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合格率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水电站及小型水库。

  按照绍兴大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的总体要求,统筹库堤塘河渠,突出流域系统治理,坚持生态安全,集中力量推进“六大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

  完成陈蔡水库(大型)、安华水库(中型)和8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常态化安全鉴定,完成50座水库安全鉴定,水库年病险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加快推进诸暨市高湖蓄滞洪区改造工程、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发挥分洪效益。

  诸暨市陈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拟建):大(2)型水库,总库容1.16亿方,包括加固改造大坝、泄洪闸、输水放空洞,新建538m输水隧洞、787m防汛公路,增设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建设,更新改造管理房。总投资1.03亿元。

  诸暨市安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续建):中型水库,总库容5580万方,内容包括加固改造拦河坝、泄洪闸、非常溢洪道、输水隧洞、泄洪渠,改造过境公路长314.5m,新建上山公路长420m,增设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更新改造管理房。总投资0.73亿元,“十三五”投资0.53亿元。

  诸暨市高湖蓄滞洪区改造工程(续建):总面积14km2,设计滞洪库容5800万方,一区占地9166亩,单独运行的滞洪库容约2709万方,内容包括新建20年一遇隔堤12.2km,沿线亩,搬迁人口313人,拆迁房屋4.27万平米。总投资22.01亿元,“十三五”投资20.66亿元。

  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拟建):总面积7.414km2,设计滞洪库容2000万方,加高加固堤防4.16km;新建换水闸2座;占地4044亩,开挖土方787.9万方。总投资12.88亿元。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水库安全鉴定50座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86座。总投资6.97亿元。

  全面实施独流入海浦阳江治理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曹娥江主流澄潭江、主要支流(黄泽江、长乐江、新昌江、小舜江)和浦阳江主要支流(开化江、枫桥江、凰桐江)等重点堤段加固工程建设,优先对上虞区下管镇、嵊州市浦口开发区等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河段进行堤岸加固。五年完成两江干堤加固46.0km,主要支流堤防加固68.0km;完成柯桥区标准海塘加固工程、上虞区海涂二线海塘工程建设和上虞世纪新丘治江围涂工程续建,新建百年一遇标准海塘3.3km,加固海塘19.8km,加强海塘安全动态监测;在满足水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和改善沿岸生态环境,提升堤防、海塘工程形象。

  诸暨市浦阳江治理二期工程(拟建):包括下汇湖、江荡畈、上下庄湖、高湖、琢玉湖、江藻小湖、山后湖、葬马湖、大侣湖(西)、横山湖等共10段堤防,加固堤防长32.58km,提升改造老堤长37.49km,工程需征地3143亩。总投资10.0亿元。

  嵊州市长乐江干流综合治理工程(拟建):治理河段长24.2km,加高加固堤防总长47.65km,包括太平、群力、石璜三个滞洪改造工程及倪家渡、西球两个生态分洪改造工程。征地7017亩、搬迁安置人口共428人。总投资14.0亿元。

  上虞区世纪新丘治江围涂工程(续建):围涂面积2.57万亩。包括11.1km临江海堤(100年一遇)、3.3km港区促淤堤(100年一遇)、1.5km港区西堤(50年一遇)、1.7km港区东堤(上虞余姚界堤,50年一遇)和12.28km环塘河等组成。总投资11.76亿元,“十三五”投资4.58亿元。

  继续实施柯桥区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工程、上虞区滨江河—沥北河和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袍江片东入曹娥江排涝工程、绍兴市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拓浚工程(越城片)、马山闸强排及上游河道治理工程,柯桥区马山闸西江、瓜渚湖直江及三江大河治理工程,上虞区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和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一期工程(上虞段),进一步完善平原网络化排涝格局,五年完成河道新开、拓浚200km,新增强排流量100m3/s。两江流域加快推进上虞区曹娥江两岸电排站新建改造工程(10座)、下管及章镇防洪排涝工程、嵊州市范洋江排涝泵站改造工程、新昌县高新园区平水区块排涝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嵊州市浦口开发区防洪排涝工程、诸暨市浦阳江宣家湖、关洋湖、朱公湖等11座排涝站改造,五年完成电排站新建改造23座,新增强排流量100 m3/s,显著提升低洼易涝区外排能力。加强与城镇排涝水工作衔接,强化区域统筹,为城镇涝水外排创造更有利条件。

  绍兴市袍江片东入曹娥江排涝工程(拟建):整治河道8条,总长29.5km;整治湖泊2个,调蓄面积2.04km2;新建排涝泵站2座,新增泵排流量100m/s;清淤89万方,护岸21.5km,景观绿化138万平米,征地2317.1亩,拆迁房屋24.67万平米。总投资25.6亿元。

  绍兴市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拓浚工程(越城片)(拟建):工程整治河道60km,需征地1139亩,拆迁22.6万平米。估算总投资25.0亿元。

  绍兴市马山闸强排及上游河道治理工程(拟建):整治河道24.4km,清淤150万方,新增强排泵站200m3/s,征地1050亩,拆迁0.8万平米。估算总投资15.0亿元,“十三五”投资5.0亿元。

  柯桥区防洪排涝整治一期工程(续建):拓浚排洪河道51.3km,新建挡潮闸(滨海闸)和节制闸各1座、改建河道沿线座等其他相关工程。总投资16.1亿元,“十三五”投资9.72亿元。

  上虞区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续建):整治新开滨江河(起自杜家村,终至崧沥河)12.5km,沥北河(起自崧沥河,终至2号闸)15.03km,征地3546亩。总投资9.55亿元,“十三五”投资4.21亿元。

  上虞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一期(拟建):整治河道3.75km,其中新开河道1.17km,新建堤防8.02km,新建闸(站)8座、桥梁19座,征地1193亩,拆迁房屋6545平米。总投资3.5亿元。

  上虞区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续建):整治湖泊6个,共清淤280万方,整治岸线km,征地8304亩。总投资12.03亿元,“十三五”投资11.01亿元。

  上虞区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拟建):整治崧北河配套河道11.3km,新建5孔×6m挡潮排涝闸1座、二线亿元。

  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拟建):整治河道10km,设计排水流量165m3/s,引水流量40 m3/s,新建泵站和水闸各2座。估算总投资9.05亿元。

  嵊州市浦口开发区防洪排涝工程(续建):整治四明江和北部沿山高排渠,20年一遇标准,总长20.8km。总投资5.0亿元,“十三五”投资4.7亿元。

  重点完成钦寸水库、永宁水库续建,汤浦水库扩容改造等水源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4273万方(其中钦寸水库分配至嵊新2249万方、永宁1160万方、汤浦864万方),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

  新昌县钦寸水库工程(续建):坝址地处曹娥江主要支流黄泽江上游,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16km2,总库容2.44亿方,防洪库容6205万方,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75兆瓦,年供水量约1.48亿方(宁波地区1.26亿方,嵊新地区2249万方),总投资53.58亿元,“十三五”投资13.58亿元。

  诸暨市永宁水库工程(续建):坝址位于浦阳江流域枫桥江上游,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3.6km2,总库容2308万方,防洪库容1028万方,年供水量1160万方。总投资15.5亿元,“十三五”投资1.41亿元。

  汤浦水库加高扩容工程(拟建):大坝加高2m,水库可增加调节库容2800万方,枯水时段平均可增供水量2200万方,按95%设计供水保证率年平均可增供水量860万方。估算总投资2.5亿元。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工程,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中连片提升改造供水设施,改善28万人农村居民饮水水质,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不断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常态化的监察、监测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实施大坑水库灌区等22个重点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积极推广使用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技术,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整治山塘621座,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9以上。

  农民饮用水提质工程(拟建):提升农村居民饮水水质人口28万,其中越城区1万、诸暨市10.54万、嵊州11.46万、新昌5万。总投资4.5亿元。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拟建):22个重点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总投资4.2亿元。

  高效节水灌溉(拟建):积极实施坡耕地雨水集蓄旱粮喷灌和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总投资1.3亿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拟建):整治山塘621座,小沟渠、小型泵站、小堰坝改造建设。总投资11.6亿元。

  加快推进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期、滨海新城中心湖开挖工程二期、贺家池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上虞区曹娥江“一江两岸”景观工程和曹娥江(上虞、嵊州段)综合整治工程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滨水生态景观;建立健全河道清淤常态机制,有序推进河道轮疏,淤积严重的河道、湖泊、池塘等实现轮疏一遍,五年内清除全市河湖水域各类污(淤)3900万方,消除河道内源污染。以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诸暨市五泄江、新昌县左于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河流;加快推进古城内河、袍江马海片区、滨海新城片区、柯桥城区、上虞东关片区等畅流活水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水系格局,增强水体流动;积极开展河道生物修复,改善水生态系统,加快恢复其水体自净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片连村推进1000km农村河道沟渠治理;以维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科学利用水能资源为目标,生态改造电站111座;实施坡耕地及园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五年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km2;继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整治;加强鉴湖、浙东运河、曹娥江和浦阳江等水利设施保护利用,创建鉴湖、新昌钦寸水库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丰富水利文学艺术活动,进一步释放水文化创造活力,繁荣水文化创作。

  河湖清淤疏浚工程(拟建):五年清淤3900万方,其中越城区1200万方、柯桥区890万方、上虞区1280万方、诸暨市240万方、嵊州市190万方、新昌县100万方。总投资32.0亿元。

  上虞区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拟建):加固及生态改造20年一遇干流及小舜江等支流堤防70km,征地200亩。估算总投资15.0亿元。

  上虞区曹娥江“一江两岸”景观工程(续建):项目规划范围西起五甲渡大桥,东至赵家大桥,北依江东路,南临滨江路,全长约为5.6km,征地2702亩,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34.77万平米。总投资10.69亿元,“十三五”投资7.69亿元。

  嵊州市曹娥江综合整治工程(续建):为对曹娥江嵊州段自澄潭江与新昌江汇合口至三界约32km河段进行河道形态改造、生态修复、绿道工程、水环境改善等综合治理,征地3500亩。总投资15.0亿元,“十三五”投资12.0亿元。

  农村河道(河沟)整治工程(续建):五年整治河道(河沟)1000km,其中越城区250km、柯桥区150km、上虞区200km、诸暨市150km、嵊州市150km、新昌县100km。总投资7.41亿元,“十三五”投资4.85亿元。

  按照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的新要求,以标准化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引领,重点健全“六大机制”,增强水利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构建“系统完备、管控有力、规范高效、科学发展”的水利现代化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抗旱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和督查检查,实现防汛检查标准化,开展水利工程洪水调度考评。完成浦阳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修订完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构建覆盖两江干流、城市和平原的防洪风险图体系,建成市县洪水风险图二级管理平台。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调配体系。深化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把基层一线作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主战场,不断提高防治区内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基层防汛组织的自防自救能力。强化汛情发布和风险排查管理,加强协同作战,健全共同防御机制,不断提高防汛防台抗旱实战应对能力。

  完善各类预案。进一步完善《绍兴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曹娥江流域防御大洪水方案》和《浦阳江干流洪水调度方案》等应急管理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完善防洪规划体系:开展曹娥江、浦阳江流域防洪规划、排涝水系泵站改造规划和两江流域主要支流防洪规划修编。

  编制洪水风险图。开展虞北平原、丰惠平原、曹娥江(上虞、嵊州段)、新昌江(嵊州界-汇合口)、长乐江(南山水库坝址以下-汇合口)、黄泽江(嵊州界-汇合口),浦阳江(安华水库坝址以下-黄家埠村)等10片洪水风险图编制,至2020年,基本覆盖全市重要防洪保护对象。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组织架构,加强一线指挥,集中防汛抗旱期间各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按照“一个口子、一个标准、第一时间”的要求,由各级防办统一对上报告,统一对外发布。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储备科学、管理规范、调配快捷的防汛防台抗旱物资储备基地。完善市县乡三个层次的专业化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目标落实到位,并纳入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引导经济社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法加强水域保护和管理,健全河湖规划约束机制,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严格实行占用水域的审批管理,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水域有增无减。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探索开展曹娥江流域水量分配,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供基础保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创建区、县(市)达标率达到70%,加快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建设一批节水型示范灌区、企业和单位。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覆盖市县两级行政区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预警制度,加快落实规划和重大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不同类型的水生态补偿试点,建立江河源头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流域水土保持等水土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制度,完善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

  加强节水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广节水合同管理,建立健全节水“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进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修订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差别化征收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农业发展投资基金,用好专项过桥贷款和PSL(抵押补充贷款)等优惠政策,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PPP(公私合作)等不同类型项目适宜的投融资模式。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探索建立水利工程超常规防洪调度利益补偿机制、非常蓄滞洪区基金或非常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等制度,提高两江流域防御超标准洪水的能力。

  提高水利融资能力。探索研究盘活现有水利资产的方法途径和政策措施,通过资产融资等方式,创新水利融资方式和提高融资能力。

  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加强洪水风险管理。选择安华、陈蔡等水库作为试点,探索建立水库和超蓄的经济损失实行政府补偿与洪水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以浦阳江流域为试点,开展由政府出资建立蓄滞洪区基金或实行非常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等政策研究。

  进一步放开水利建设领域,完善水利建设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项目代建、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增强工程建设力量和基层管理力量。加强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实现全市范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管理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以全面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实行水利工程全过程、各环节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大力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由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维修养护和河库管护。以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为抓手,实施水域保护蓝线行动,创新河湖管护机制,强化河湖空间用途管制。

  完善市水利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力争实现项目法人、招标代理机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及其人员的信息全公开,鼓励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信用信息在企业资质申报、人员资格管理、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实施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编制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五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制度。

  加快水利工程及河湖划界确权。组织编制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完成80%以上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水库、海塘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并设立界桩,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完成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完成500公里县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

  继续深化“三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水利事权,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权力事项网上运作,实现权力运行的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完善权力清单的相关配套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对区、县(市)事权落实与执行情况的监管,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加大水行政监管力度,加大对水法规和水利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最严格的治水执法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全力合作、协同配合的作战机制,实行集中执法与常态管理有机结合,用好浙江省水行政执法网上监督平台,不断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各级事权落实及执行情况的监管,进一步下放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审批权限,合并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和涉河涉堤项目审批。

  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水利事权。

  提升水政渔业执法能力。建立普法及全员法治培训长效机制,按照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快速有效查处案件的要求,提升执法装备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强化水行政许可项目论证及批后监管。

  主动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水文监测站网,拓展水文水资源监测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提升水文测报和服务能力。总结柯桥淤泥固化处理实践经验,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扩面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三区水利融合、浙东引水水体利用和嵊新水资源一体化等研究,力求取得实效,应用于实践。鼓励设计单位改革创新,提升技术服务水平。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水利信息资源,推进水利行业技术优化升级,提高水利行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合作、协作,借助高等院校及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合作平台,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基层水利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利专业技术干部轮训制度,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水利智能化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以水利建设管理实际需求为导向、业务应用为核心,以提质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应用融合为基本形式,进一步完善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加快建设水资源监控及管理系统,构建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水土保持、河湖水域等监管平台,完善水利政务服务网,加强水文、水资源等水利数据采集,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建立绍兴水利信息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有序推进全市智慧水利建设。

  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新建水文站7个,流量站1个,墒情监测站13个,标准化雨量观测场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4处,标准化水文站7个、水位站14个、自动测流站6处、蒸发自动监测站14处、泥沙自动监测站6处,基本雨量站网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水文、水位站网标准化率和流量站自动监测率各达到80%以上,水文、水(潮)位视屏监测视率达到100%,实现39个省级报讯站卫星备用通道全覆盖。

  着力培养人才队伍:按照“控总量、调结构、提素质”的工作思路,保证人才总量的适度增长,更加重视人才质量和发挥好人才效益。通过技术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讲座等形式,每年有计划地对在职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深入实施“千人万项”蹲点指导服务和“农村河道整治专家服务团”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水利干部和技术人才。研究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机制。

  根据规划任务,我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安排实施项目98只(其中打包项目24只)、储备项目8只,在“十二五”结转和“十三五”规划项目投资规模测算基础上,经综合平衡,初步框算我市“十三五”水利规划项目总投资330亿元(不含储备项目和姚江上游西排工程)。

  将以上全部项目按投资主体(分区、县〈市〉)和工程性质(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具体见表6—1、6—2,分年度投资见图6—1。

  注:1.越城区指行政区域范围的越城区,投资包括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部门实施的项目;2.上虞区投资不包含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投资。

KK体育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

  规划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洪涝旱灾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以及水资源保护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提高重点区域防洪排涝标准和小流域山洪灾害预防应对能力,减少环境风险;二是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可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三是河湖清淤疏浚工程,可促进河道污(淤)泥清理和污水处理,保持河湖清洁,改善河湖水环境;四是河湖连通和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可保护城乡水域和水功能区,整体改善全市城乡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环境,美化宜居景观;五是水土保持建设,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六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可进一步提高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率,促进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七是水文化景观建设,可传承弘扬绍兴优秀水文化和先进治水管水思想理念,丰富水工程文化内涵,保护水文化遗产,增强社会公众的水文化、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规划实施也会对局部地区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修建水库、加固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整治水环境、围垦滩涂等水利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文情势,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甚至对湿地、生物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不利影响。

  规划实施和水利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这些不利的环境影响,统筹做好水利发展与水资源及水生态的保护工作。依法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跟踪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和管理措施。

  2016—2020年,考虑洪涝发生机率、防洪除涝能力提高程度、社会资产值与生产发展状况、洪涝灾害损失率变化等因素,根据相关评估标准和方法,预计全市防洪除涝效益在400亿元以上(2015年不变价,下同)。考虑工业及农业发展、供水保证率提高、供水量增加、灌溉及工业供水分摊系数等因素,预计供水效益约300亿元。合计净效益在700亿元以上。

  本规划的实施将提高全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广大市民的生活生产安全;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高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水电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升水利智能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因此本规划的实施能够推动民生改善,有利于保障全市人民生命、生活、生产的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本规划的实施将提高全市河道清洁和美化,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有利于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文化水平和健康程度;实施河湖连通和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能够改善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性,改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和平原河网水质,有利于江河湖岸的生态改善和水生生物的生息繁殖,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绿化美化乡村。加强水土保持和科学围垦,推进江、河、湖综合治理,改善土壤结构,避免水土流失。通过实施河湖清淤疏浚工程、引水活水工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到2020年,可实现规划确定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把水文化建设融渗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传统工程的建设风貌,提升水利工程文化气息。因此本规划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显著。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保证水利发展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在组织领导、前期工作、宣传发动和监督检查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水利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实施机制,健全部门之间的协商机制,加强水利行业和综合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谋划和衔接好各部门、各行业的项目;强化规划各环节的组织实施,逐级落实各项水利建设管理任务KK体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实施计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制订前期工作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各环节的进度目标,加强工作进程的督促检查。加强重大水利项目前期研究,扩大项目储备。依法依规简化前期工作程序,加快项目落地。鼓励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水利基础建设和运营。

  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检查和考核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结果、效果的检查评估,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规划调整和修订意见,更好体现规划的约束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做好规划实施与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年度评估,将评估成果与“五水共治”和“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工作考核相结合。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广泛持久地开展与水利发展有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与成效,总结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

  2.三张清单一张网:即一张政府的权力清单、一张企业投资的负面清单、一张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清单,一张政务服务网。

  3.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特色小镇:是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在1平方公里左右,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5.经济新常态:指经济发展进入高效率、低成本、优结构、中高速、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表现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6.节水合同管理:是节水服务运营商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募集社会资本,集成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对指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长效节水管理机制,用获得的节水效益支付技术改造全部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新型市场化模式。

  7.过桥贷款:又称搭桥贷款,是指金融机构A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运作,于是找金融机构B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A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B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B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

  8.抵押补充贷款(PSL):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PSL是再贷款的一种,是央行借贷给商业银行的一种贷款方式。它和再贷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再贷款是无抵押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从央行获得一定利率的贷款,而PSL是有抵押的。

  9.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指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通过公私合营,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10.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1.智慧水利:是在物联网、无线宽带、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协助水利管理达到“智慧”状态,使管理水利的管理、服务、决策工作更加精细、动态、智能。首先,它是将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形成水联网,从而成功的应用到水利事业当中。其次,它还是基础构架应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构建了“智慧水利”各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渠道,使其能够很好的融合。另外,它强调智慧应用,运用智能融合技术,通过数据来进行分析、计算、存储,为水利事业提供决策和咨询,使其流程得到优化。


上一篇 : 全年应纳税所KK体育得额的计算
下一篇 : KK体育【名词解释】生态型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8-2023 龙珠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