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资讯

甘肃省黄河流KK体育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3-06-02 人浏览

  KK体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黄河干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市(州),各地依托自身特点,在陇原大地进行着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一场场绿色“蝶变”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断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向前推进。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条古老的河流始终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文明。黄河在甘肃省境内“两进两出”,入甘南、经临夏KK体育、穿兰州、过白银,在甘肃省流经913公里。

  黄河1/5以上的水量来自甘肃段,甘肃省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黄河流域也集中着全省7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黄河之于甘肃是母亲河,关系着全省的发展,而甘肃对于整个黄河的生态环境则是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甘肃省作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树牢上游意识,展示上游作为,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甘肃省始终坚持从“千秋大计看上游”“九曲安澜看首曲”“体弱多病看源头”的认识和站位,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深入贯彻落实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协同推进工业、生活、农业和尾矿库污染综合治理,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程度深,全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系统保护、全面治理和有序开发的关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留足生态空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陇东陇中黄土高原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区守护好。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推进,统筹黄河上中下游、干流支流保护和治理,聚焦“三水统筹”“三源齐控”,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局面。

  经过系统治理,2022年,全省黄河流域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高出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全省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均达到“长治久清”级别,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巩固改善。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百年大计、千秋伟业,也是甘肃省的使命所在。守护一片故土,孕育一方百姓,千百年来哺育着陇原儿女的黄河如今将焕发新的活力,甘肃也将大有作为,奏响黄河上的时代强音。

甘肃省黄河流KK体育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图1)

  “天下黄河十八弯,甘南独占第一弯。”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后,流入甘肃的第一站,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河流蜿蜒的阿万仓湿地、万鸟翔集的尕海、风格迥异的美仁大草原,黄河在这片高原上创造了无数美景,蓝天白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甘南州拥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和湿地,以占黄河全流域4%的面积补给了黄河总径流量11.4%的水量,成为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黄河、长江上游的河源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地位特殊,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也十分重大。

  拥有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甘南州也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位于卓尼县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引洮供水工程的重要一环,工程辐射甘肃省中部最缺水的5个地级市13个县(区),惠及600多万群众,可基本解决项目区城乡生活、工业发展、生态建设和高效农业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渠清水流入了千家万户,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民生福祉,也是地方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态始终是甘南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16年,甘南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绿色崛起,确定了打造“五大生态”和构筑“十大环境”的奋斗目标,把“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内容强化落实,并开启了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发展路径。

  2021年1月,在实现“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甘南州启动“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确立了“一年打响,释放甘南‘力’;两年打通,凝聚甘南‘情’;三年打透,叫响甘南‘绿’;四年打成,塑造甘南‘美’;五年打红,释放甘南‘好’”的目标。

  从环境革命到“五无”甘南,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到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KK体育,甘南州创造性地打造了“全域无垃圾”示范州,影响力、美誉度空前提升,各族群众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

  走进加拉尕玛村,处处是整洁的街道和明亮的屋舍,村镇绿化工作正在推进。坚木克尔街道党工委书记索南草介绍道:“加拉尕玛村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2019年,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在甘南州建设起来,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当地的经济结构变得多元化,不仅仅是人居环境得以改善,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坐落于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也经历了一场转型。2004年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让尕秀村雏形就此形成。2017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经多方面考虑,部署碌曲县和尕海镇打造尕秀村,在全面整治脏乱差的同时,让尕秀村农牧民群众从单一发展传统畜牧业向多产业共同发展转型,使原始生态资源在充分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出经济效益,达到既让牧业增效,又让其他产业充分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渠道的目的。

  尕海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阳介绍:“2018年尕秀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确定为‘全州文化旅游标杆村’,2022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49个‘美丽乡村’之一。”

  如今,尕秀村在突出藏族特色、注重保持原生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引入星级酒店标准,提升居住舒适度。同时,推出中央厨房配餐、沉浸式体验和民俗特色活动,为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在这些产业的不断推动下,尕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逐年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0.67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75万元。

  “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了“金山银山”,生态富民的故事在甘南州的土地不断上演。

甘肃省黄河流KK体育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图2)

  “黄河水急湍声壮,积石关深树影寒。”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西南部位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东北部位于陇中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承担着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任。

  临夏州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85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5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

  淘汰各类燃煤锅炉1336台1798.45蒸吨,47台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累计完成11.72万户土炕、土灶和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2137家餐饮单位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淘汰注销老旧机动车55256辆;

  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淘汰砖瓦轮窑企业155家;4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投运,8个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稳定达标运行。

  如今,从积石峡到黄河三峡,从水利、生态修复到污染防治、产业发展,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在临夏州落地生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呈现出严字当头、细处着手、实中见效的良好态势。

  临夏州按照“一线三库三大流域”(太子山沿线,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布局,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同时,临夏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先后制定出台了《临夏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临夏州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

  临夏州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统筹发展文化旅游、循环农业、商贸物流、中医中药、健康养生、数据信息等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持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循环化改造,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特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甘肃省黄河流KK体育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图3)

  “一片孤城枕石关,河流飞入断云间。”兰州市,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连年改善,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质,黄河兰州段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马晓英介绍道。

  黄河的水质关系到兰州市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下游省份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一河清水送下游”成为兰州市的重要职责。通过定期调度、督办通报、挂账销号等措施,兰州市狠抓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圆满完成了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

  为保障流域水安全,兰州市强化日常联合巡查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巡查督办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市水生态环境巡查督办工作制度的通知》和污水处理厂联动工作机制等相关文件,建立了部门联动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日巡查工作机制。

  2019年以来,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安排部署,兰州市以人工徒步方式全面查清黄河兰州段干流和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圆满完成试点城市任务。2021年起,对照兰州市各类入河排污口清单,委托第三方编制《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逐年制定印发年度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共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2778个。

  此外,兰州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签订生态环境领域“强省会”合作框架协议,与白银市、临夏州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同时,紧抓兰西城市流合作机遇,强化跨市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与海东、西宁、武威、白银、临夏州等上下游城市签订联防联控协议,与白银市、临夏州签订了两轮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形成了流域联防联治合力。

  行到黄河两岸,游人如织。市民宋宗成说道:“现在的环境好多了,黄河水也比以前蓝得多、清得多了。”随着黄河水质的改善,兰州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兰州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立足打造“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坚决扛起保持黄河水体健康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三大任务,全方位改造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着力扮美扮靓黄河之滨,使城市形象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好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绿色保障,成色更足。今年1月10日,《中国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首次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总指数持续上升,城市发展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兰州市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增幅高于37个黄河流域城市平均水平。

  下一步,兰州市将持续做好黄河文章,建设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廊道,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造福的“黄河福道”,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甘肃省黄河流KK体育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图4)

  “天然大浪与云齐,扼险崔巍关以西。”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陇中腹地,依黄河系祁连,控秦陇而锁金城。从黄河大峡起航,沿着258公里的滔滔黄河一路行进,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工业文明游、生态休闲游……人们在白银市的多样风光中流连忘返。

  立足黄河赋予的丰富资源,白银市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永久安澜的黄河生态带、绚丽多彩的黄河风情带、蓬勃发展的黄河经济带。

  白银市积极实施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制,推动形成“12345”治黄方略。白银段防洪治理、祖厉河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把牢了泥沙进入黄河的“闸门”。7327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100公里的护岸工程、数十公里的堤防工程与安防工程,真正从源头上保障了黄河的永久安澜。

  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级调研员雷宏科说:“白银市是黄河上游干流城市,我们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白银市‘陇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区’四大功能定位的布局建设。”

  近年来,白银市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等方面先行突破,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白银市注重以城市群带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立足战略定位和角色分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引领力。把高品质的城市建设作为融入兰白经济圈的基础支撑,以黄河沿岸和高铁沿线为重点区域,按照“南扩北绿、三路两片、一带一廊”的思路,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形成50万人的城市承载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道路提质、管网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畅通城市微循环体系,把白银市打造成高品质生活空间和低成本投资热土。

  黄河万里奔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白银市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正逐步绘就一幅人水和谐、保护发展同频共振的幸福河画卷。


上一篇 : KK体育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三个专项”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
下一篇 : KK体育以习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18-2023 龙珠体育app·(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